火星恐無水 表面暗斑紋可能是流沙

火星恐無水 表面暗斑紋可能是流沙

2017-11-21 21:29中央社 佛州卡納維爾角21日綜合外電報導
美國地質調查所(USGS)發表新研究指出,火星上的暗色斑紋不是水而是流沙,無疑是...
美國地質調查所(USGS)發表新研究指出,火星上的暗色斑紋不是水而是流沙,無疑是對過往研究潑冷水。 圖/NASA

美國地質調查所(USGS)發表新研究指出,火星上的暗色斑紋不是水,而是流沙,研究結果無疑是對過往研究潑冷水。

美聯社報導,2015年的研究指出,從火星部分斜坡上暗斑紋可看出行星上有水存在。這些暗斑紋被稱為季節性邊坡流動(RSL),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(NASA)的火星勘測軌道衛星(MRO)負責拍攝照片。科學家已在從火星赤道到兩極的中途地帶發現數千條RSL。

然而這群來自亞利桑那州的科學家在「自然地球科學」(Nature Geoscience)期刊上表示,這些條紋並不是火星表面或附近有水順坡流下的證明,反而更像陡坡上的乾燥沙流。

他們表示,若有水,可能數量很少,且無助於孕育生命。

研究團隊由任職亞利桑那州旗桿市(Flagstaff)美國地質調查所研究設施的鄧達斯(Colin Dundas)帶領,測量了10個地點的151道暗色斑紋。測量結果顯示,大部分斑紋停於28度到35度間斜坡,與火星和地球上的流動沙丘相符。

在表層流動的一層沙塵偶爾會使表面變亮,也許能解釋為何斑紋總在火星夏季出現,接著便消失不見,直到明年才重新現蹤。

若這些斑紋是乾的,研究人員寫道,「這表示最近火星上並沒有大量液態水」。

這項事實事關重大,因為液態水攸關微生物生存。

NASA則表示,這件事還沒有定論。NASA火星探測計畫主要科學家梅爾(Michael Meyer)指出,這份研究並未推翻火星有水的可能。但他也承認:「真實情況也許不像河水從崖側流下那般令人興奮。」

火星NASA太空

系外小行星現蹤我們太陽系 形狀像雪茄

系外小行星現蹤我們太陽系 形狀像雪茄

2017-11-21 21:58中央社 華盛頓20日綜合外電報導
 天文學家證實,上個月在太空中觀測到一個來自其他太陽系的雪茄形岩石天體。 圖擷自s...
天文學家證實,上個月在太空中觀測到一個來自其他太陽系的雪茄形岩石天體。 圖擷自space.com

天文學家今天證實一項前所未見的觀察時表示,上個月在太空中觀測到一個來自其他太陽系的雪茄形岩石天體。

法新社報導,研究人員在英國期刊「自然」(Nature)發表研究,表示這項發現可望為其它太陽系的形成之謎提供線索。

這顆被發現者命名為Oumuamua的小行星總長400公尺,形狀十分狹長,長度可能達寬度的10倍。

研究人員表示,這顆小行星形狀古怪,與我們太陽系內生成並觀測到的約75萬顆小行星和彗星截然不同。

他們研究軌道數據並得出結論,表示這個雪茄形天體來自其它太陽系。

科學家說,像Oumuamua這樣的小行星大約一年造訪我們太陽系一次。但它們行跡難以追蹤,以往未能一窺風采,這次多虧功能更強大的望遠鏡,才能成功觀測。

觀測結果顯示,這個天體在銀河系持續遊蕩數億年,與任何恆星系統皆毫無瓜葛,接著才闖進我們的太陽系。

太陽系太空彗星

福衛五號「失焦」 三方式補救

福衛五號「失焦」 三方式補救

2017-09-20 03:30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/台北報導

福衛五號拍攝的舊金山近郊照片。乍看之下無異狀,透過軟體放到很大時,在建築物邊會有...
福衛五號拍攝的舊金山近郊照片。乍看之下無異狀,透過軟體放到很大時,在建築物邊會有模糊、光斑產生。 太空中心/提供
 

國人首顆自製衛星福衛五號於8月25日發射後,太空中心於9月8日取得遙測影像,出現光斑及模糊情況,判斷是遙測取像儀的焦距產生偏移,現採取三種方式調校,估計約需二至三個月改善影像品質。

科技部表示,福衛五號是對焦系統不如預期,不會失能,在調校後,最壞結果就是無法維持每兩日固定再訪台灣之規律。

太空中心規劃下列三種解決方式:一、根據熱漲冷縮原理,改變衛星內部溫度,以改變遙測取像儀之焦距,然此方法能改變的程度有限。第二是改變衛星之高度,以符合目前遙測取像儀之焦距。福衛五號設計有推進系統,可以改變高度,然而此一作法可能會縮短任務壽命,也會改變軌道周期,無法維持每兩日固定再訪之規律。三、以福衛五號影像和過去福衛二號拍攝的影像對比,用軟體進行「回溯修正」,改善解析度。

國研院副院長吳光鐘表示,測試是需要時間的,希望能儘快將影像提升到預期程度,目前預估影像調校時間約需二至三個月。

福衛五號影像順利傳回地面,影像模糊不清,且在都市的建築物旁邊出現一圈一圈的光斑,經與光學專家共同分析後研判,模糊不清及光斑皆是焦距偏移造成。

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表示,目前尚無法得知造成焦距偏移的原因。衛星發射過程或太空環境的變化難以預測,只能竭盡可能採取改進措施,把影響降到最低。

圖表/經濟日報提供
圖表/經濟日報提供